中信重工:战略转型 创新驱动引领跨界发展

时间: 2023-09-24 14:35:54 |   作者: 优游登陆

  “走出去”战略是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公司参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的重要条件,中信重工正是在“走出去”战略的引领下走上国际化之路的。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中信重工正以市场、信息、资源、人才、智慧等要素的全球化,加速国际化进程。公司将国际市场定位于欧美、澳洲、南美、南非、俄罗斯、印度等高端市场和新兴市场,组建了西班牙CITICCensa公司、澳大利亚公司、SMCC公司、南非公司、巴西公司、智利公司和印度、俄罗斯办事处,完善的海外制造基地、海外研发中心、海外营销服务机构和海外备件配送中心,形成了覆盖全球的营销与服务网络,全球化布局和国际化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品牌技术和产品直面国际终端客户。

  实施国际化战略,公司集聚了一支国际化人才团队。目前,从公司高管副总经理伊沃·波特(IvoBotto)、海外公司CEO到技术专家、生产工人,中信重工拥有着一支360多名外籍员工和数十名外籍专家组成的国际化人才团队,企业的“国际范儿”魅力十足。伊沃·波特荣获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显示出国家对中信重工尊重人才及引智工作的肯定。

  2014年,中信重工以全球化布局参与高端市场之间的竞争,紧盯重点国际项目,加快矿业成套、冶金、煤炭、铸锻等领域的国际市场覆盖,形成多产业、多产品营销售卖模式,以良好的业绩塑造中信重工的国际大品牌形象。

  2014年3月27日,公司为瑞典LKAB公司生产的PSZ3000半移动式破碎站试车成功。这是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品牌首次直接出口欧洲的第一单成套矿山装备,并首次在北极圈极寒天气特征情况下使用。该破碎站解决能力为3000吨/时,实现了机电液全程一体化操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北欧引起业界深度关注。当日,瑞典LKAB公司与中信重工再度合作,签订第二台破碎站供货合同。中信重工将执行客户真正的需求的技术标准,为LKAB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014年3月28日,中信重工西班牙CITICCensa公司扩建改造工程完工典礼隆重举行。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西班牙加利西亚自治区主席努涅斯·费伊合、中国驻西班牙兼安道尔特命全权大使朱邦造,与当地多名政要、客户代表、合作商代表、公司员工代表参加了典礼,并为竣工仪式揭牌。

  朱邦造大使高度评价中信重工在西班牙的投资并购项目,称这是中国企业在西班牙投资的成功案例,层次高、效果好、影响力大。新厂房落成以后,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业务发展前途广阔。努涅斯·费伊合主席指出,CITICCensa新厂房的落成代表着中信重工在技术与创新上的投入,这加大了加利西亚未来投资者的信心,相信CITICCensa会开启一段新的旅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成为加利西亚连接亚欧的桥梁。

  2014年6月5日,中信重工成功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签订Chuquicamata项目专用3台CSM—1200立式搅拌磨合同。CSM—1200立式搅拌磨是中信重工澳大利亚研发中心与总部联合开发的新型产品,取得了新产品研发及国际市场开拓的双重突破。目前已有2台产品完成工厂试车并交付。

  2014年10月份,凭借国际化的技术力量、制造水平和精心优化的投标报价方案,中信重工从诸多国际顶尖公司中脱颖而出,与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签订沙特Ma’aden磷矿选矿项目6台大型湿式棒磨机,成为项目供货惟一的中国设备厂商;与中色股份签订HZL项目提升系统供货合同,实现了提升机产品首次直接出口印度市场。

  从国际营销、国际研发到国际服务、国际化管理,中信重工通过深化总部与海外子公司的融合、协同,不断发挥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优势,提升国际化水平。公司2014年被国家海关总署授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ELI)样本企业”。

  2015年,中信重工将创新海外机构管理模式,加强国内国际两个资源融合,构建核心产品的国际品质衡量准则体系,加快国际标准体系建设,依靠海外国际研发中心的技术优势,推进选矿成套工程技术的研发,全方面提升中信重工的国际化水平和品牌核心竞争力。

  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制造业服务化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全球价值链当中的主要增值点。

  作为成套装备和整套工业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与服务商,2014年中信重工以互联网的跨界思维,以前瞻性的国际视野,立足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紧跟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持续提升研发信息中心、生产指挥中心、新型客服中心“三大中心”的功能,推进生产流程自动化和管理流程互联网化,实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产品售后全过程服务,做优做强核心制造。

  经过持续完善提升,公司逐步建立起基于企业资源计划(ERP)与企业流程再造(BPR)相结合的、以精益生产(LP)为核心的敏捷制造(AM)生产体系(简称E.B.L.A体系),实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2014年,中信重工信息化建设全方面推进,大数据指导生产成为生产管理的重点。截至目前,ERP系统上线万道,构建形成了覆盖生产计划、车间作业、过程控制、库存管理、采购配套、物料需求、生产能力平衡、工时统计、运输发货等全流程信息化网络,为科学生产提供了支撑手段和决策依据。

  发展服务产业,中信重工从传统服务增值向现代服务产业转变。集科学化、智能化、信息化为一体的新型客户服务体系,具有计划调度控制、服务过程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备件服务、远程在线监控、实时诊断、客户体验等多项功能。通过这一个体系,中信重工可为客户在线提供查询、诊断、监控、技术、备件、指导等多种服务,并能通过3G视频功能,看到设备现场运转情况,帮助客户现场处理问题。2014年,公司新签服务合同、服务创效、备件订货生效均保持增长态势。

  2015年,中信重工将持续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服务化,一直在优化生产组织,强化合同履约,使用户得到满足对产品成套性和交货期的要求,实施价值管理,集中力量把核心制造、核心技术、核心工艺做强做优,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制造体系和新型客服体系。

  无论是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竞争,还是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都需要靠诚信经营获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中信重工以独特的岗位诚信文化,凝心聚力,改革创新,推动公司实现转型发展。

  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形成地、传承地、弘扬地,中信重工认真地总结、挖掘、提炼,最终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概括为三句话:诚信敬业、拼搏奉献、开拓创新。这种精神已经融入到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实践中,融进每一名员工的血脉之中。焦裕禄精神,不仅是公司诚信文化的精髓,更是蕴涵中信重工品牌的象征。

  从昔日的洛矿到今天的中信重工,在不同时期涌现出了不同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在推动中信重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以焦裕禄精神为精髓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员工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为规范,公司涌现出了一大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好党员、好员工,有老黄牛式的闫光明、富于创新的刘新安、新一代工人代表于玺等,而最具代表性的是杨奎烈,他用自己的生命树立起了新时期焦裕禄式好干部这座丰碑,赋予了更加鲜活的当代“焦裕禄”的形象,更具时代性、典型性、先进性。

  2014年,中信重工极力推动焦裕禄精神、杨奎烈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组织骨干力量成立编写组,深度挖掘焦裕禄在洛矿9年成长奋斗的感人故事,出版发行《精神的路标——焦裕禄在洛矿》一书。同时,举行大型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河南首映式;扩建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命名“奎烈路”;将“万斤钉”精神和杨奎烈精神列入公司工业文化遗产名录;举办大型原创音乐剧《焦裕禄》走进中信重工专场巡演,以及微电影《天下公仆之焦裕禄》在公司的摄制,激励员工以良好的精神情况和工作作风积极投身中信重工的伟大事业,在企业的发展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

  在平凡的岗位上,公司广大员工用智慧和汗水创造财富。“金蓝领”工程的实施,打通了员工上升通道,大工匠成为广大员工努力的目标。2014年,公司成立的5个大工匠工作站成果突出,全年共开展专项策划149次,完成课题攻关项目46个,实现降本增效价值1285万元。同时,带动500多名一线职工学习成长,成为公司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张东亮、党朝阳两个大工匠工作站荣获“洛阳市优秀劳模工作室”,大工匠杨金安荣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李斌式金牌工人”称号,谭志强大工匠工作站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一个企业的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产品,一种是精神产品。物质产品能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精神产品则是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